查看原文
其他

周迅:年轻时忍不住纠正自己,现在学习接受自己

豆瓣读书 2020-11-09


“我希望成为一个心里平静的人。这个问题和婚姻无关,和事业无关,这是人面对生命的问题,是怎么和生命相处的问题。”


在《你好,之华》点映结束后的采访中,周迅说,以后想演更多生活化的角色。

 

这样的选角标准一定反映了周迅本人的某种转变,只是我们无从知晓是什么。因为她话不多,也不喜欢过多地谈论私人生活,公众似乎很难获得入口去了解她。直到她推出了《周迅·自在人间》:“想了解我就看这本书吧。”

 

这是一本多年攒下来的影像记录,照片大部分来自跟拍周迅多年的三位摄影师好朋友:姜成皓、Wenjei Cheng(郑文絜)、高原,以及著名服装设计师叶锦添、摄影师斯特凡·塞德那欧(Stephane Sednaoui)、摄影师彼得·林德伯格(Peter Lindbergh)


周迅一直想为他们出一本书,也是给二十多年的光影际遇做个总结。很多前辈、友人的回忆加入进来后,枝连蔓延,郁郁葱葱,成为对一段共同时光的致意。在这本书里,我们得以窥见周迅近年来的变化。


女人四十:扛过去就好了


“四十岁到五十岁应该最难过了。等你到了五十岁,突然脸全都老了,也就这样了,对吧?像我们这个阶段应该比较难扛。扛过去就好了。”


周迅44岁了。无论对于普通人还是演员来说,这个年龄都会存在焦虑。

 

这种焦虑周围的师友都感受得到,大家发觉她自己似乎找到了方法渡过去。黄觉认为她是被自己家乡的地域本性拯救了,天才回归到了传统的世俗生活里,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细碎、温暖的时光。

 

她开始“养生”,早睡早起,不抽烟、不喝酒。


“当然也会害怕(老去),但那个东西没有健康和平安那么重要。但我觉得人年纪大一点,需要开始养,不是说(养了)你容貌不会变,而是你整个心态会比较平和,比较容易去接受。如果你麻醉自己或者是逃避,会更惨。”



周迅在郊区有个小院,朋友的孩子们在那里玩得很开心。摄影师:高原


她也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袒露情绪,不开心就会搞得大家都不开心,现在她会照顾到别人的感受。哪怕心情低落,只要是和朋友们在一起,她也只是短暂地失神,尽力扮演好“朋友”的角色。 


多年的好友黄觉说:“她在努力地转化,她会在工作上花很多精力,以前她是靠内在消耗去维持的,我不知道她以后的路会怎么走,但是我觉得她找到了钥匙。”


最近几年,她越来越关注演员的公众价值,这似乎也是她度过岁月这道关口的一种方式。和好友陈坤、陈国富一起创办全方位培养优秀演员的教育机构“山下学堂”;邀请专业演员录制谈话节目《今日影评·表演者言》;还热衷于公益,从环保到关爱特殊儿童的“one night给小孩”。


周迅在“onenight 给小孩”


“越长越大的时候,能让人在内心真正感到很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少了,这个时候我能够帮助别人,也算是一种自救。


接受采访的时候,她总是少言寡语,但是谈论起这些,她就会滔滔不绝。与私人生活相比,她觉得这些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,也只有做这样的事情,演员拥有的名气才产生了真正的价值。



自在人间:从无序到自律


周迅在一本杂志的封底看到“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”时,她觉得说得很好:“确实是有自律才有自由。”


年轻的周迅可不是这样。那时候的她好像永远都不会觉得累,工作、玩起来都不知疲倦。很多朋友说她的存在让自己感受到了年轻人的热血青春。那时候她的男朋友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、摇滚歌手。拍《红处方》的时候,她当时的男友开一辆老式212的吉普,后面放了一个特大个的低音炮,从天津的高速路,一路放着特别high的摇滚,巨响无比,大半夜风风火火地回北京,充满激情。

 

摄影师:高原


“年轻时,我们所有人都像一颗离开了轨道的卫星,那种无序,那种没有限制的自由。”周迅自己回头看年轻时,用了“挥霍”这个词来形容。


真的就是挥霍。除了在我认真工作的这一块,其他的都是挥霍。你不会知道你要省着点儿来。


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状态把自己拉回了轨道,要求自己回归一种理性的状态。从挥霍到理性,周迅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必经之路,书中她感慨道:“你只能到了这个时间段才知道,哇,小时候是多么奢侈啊。”

 

摄影师:Wenjei Cheng


“从没有限制的自由”到“有自律才有自由”,聪敏、充满灵气的周迅总能悟出生活的真义。她依然不是世故的,依然保有天真和自由的做派,但是“自在”这个词却在她身上发生了蜕变年轻时好像《大明宫词》里的“小太平”,身着霓裳羽衣,骄傲恣肆,是独属于少女的精灵、轻盈的自在;现在的她是《如懿传》中的如懿,万事过眼,淡然从容,是一种历尽千帆后更加超脱、更加厚重的自在。


“学习接受自己,接受自己的结巴,接受自己的坏脾气,接受自己的怪癖……以前太年轻,会忍不住纠正自己,但是现在,慢慢开始接受自己。”



演员周迅:她一定有一种寂寞感 


担任《你好,之华》监制的陈可辛,也感受到了周迅的变化:她更加放松,不会再在一些问题上较劲,也能接受意见了,尽管有些东西她仍旧不太同意或理解。


陈可辛在周迅的演艺生涯里是一个重要的存在,2004年,《如果,爱》关机的时候,陈可辛就对她说,你做好当明星的准备,这不是你自己能掌控的。虽然周迅很抗拒,但依然很快感受到了变化:北京已经不一样了,各种活动一下子多起来了……

 

摄影师:Wenjei Cheng


周迅“明星化”的时候,恰恰也是中国电影重要的变化时期:2000年后,民营资本进入电影工业,开始实行“院线制”。市场也成为艺术之外,中国电影一个重要的维度。更加成熟的市场运作确实帮助了中国电影回春,但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它的艺术性:演员成为“明星”,制作周期越来越短,团队人数越来越多,分工越来越明确,数字化代替了传统的胶片——似乎又是一个“从前慢”的故事,过去庄重的仪式感消失,人和事都变得不讲究了。

 

周迅在片场。摄影师:Wenjei Cheng(上),姜成皓(下)


在这样的大环境里,周迅这样的演员一定是寂寞的,更不要说是在四十岁这样的年龄阶段。没有人会质疑周迅是个好演员,很多合作过的导演、演员使用“天才”这个词来形容她。


周迅没有经受过系统训练,却因自身敏感、脆弱的性格特质,可以凭借直觉和经验本色地演绎人物。她也是努力的,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使劲,哪怕在浮躁的今天,她依然要求自己至少提前两天进组准备。岁月磨砺让她更加包容、有定力,也更能传神地诠释成熟、复杂的女性角色。


“演员是一个杯子,我自己在拍戏之前就把这个杯子洗干净,你要倒什么就倒什么呗。我觉得演员是有责任保持天真和干净的。”

 

拍戏间隙,去了趟剧组附近的皇陵,“发现没什么人,就跳了起来”。摄影师:Wenjei Cheng


但是中国电影的现状似乎无法给她更大的挑战,这是周迅的困境,也是那一代优秀女演员的困境。“我不觉得中国会有梅丽尔·斯特里普,因为你首先得有斯特里普能拿到的剧本。”《李米的猜想》的导演曹保平如是说。

 

“中国观众对性感的认识就停留在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或者小鲜肉。东方男人的趣味,决定了市场需要的要么是年轻的,要么就再老一点,中间那段年龄很难。”与赵宝刚合作执导《像雾像雨又像风》的汪俊也有类似看法。

摄影师:Wenjei Cheng


就像陈国富在序言中说的,这本书里有透明得没有保护色的周迅,也有异彩纷呈的假扮的周迅,两者时有摩擦,但更多的是相互依存。我们大抵知道了她这些年是怎么过的:如同遭遇过、未来还要遭遇的角色情节,她紧紧拥抱每一份爱,然后松开,走向下一个角色。周迅的人间,依然自在。


今日荐书

《周迅:自在人间》

周迅×Lens 著

世纪文景/上海人民出版社

点击图片了解更多


首部周迅影像回忆,Lens历时五年采访制作,近300张私藏照片首次曝光。


陈国富、陈可辛、黄磊、黄觉等20多位圈中师友共同发声。


陈国富作序,王家卫御用摄影师夏永康操刀设计!



环保用纸:尊重周迅的环保意见,采用纸色自然柔和、可作为食品包装的东方书纸




古朴装帧裸脊锁线减少使用化学胶水试剂,便于摊开,完美观看跨页图片。


第一批新书随书附赠限量版月历,只在新媒体联盟发售!今日开抢!


月历致敬周迅从影开端——挂历女郎,使用印制中被裁切的纸张制作,含有周迅亲自录制的12条珍贵音频,让迅的声音陪伴你的四季~


《周迅·自在人间》含月历版今日开售!

数量有限,售完为止。

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转发点赞👍

阅读原文,马上抢购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